自己釀梅酒和梅子醋
[清明節釀梅酒,中秋節喝梅酒]
日期:2020/04/11
2015年時第一次自己做梅酒,那次在母親節時才買梅子,已經是比較熟成的梅;今年再做一次,選在還有青梅的時候買。
做好之後,要放6-7個月以上,大約在中秋節的時候開罐品嘗。
多數梅子採集之後送到加工廠做成其他商品,梅子便宜,如果產量太多人工摘取的成本相對高的時候,有些農夫甚至會放棄收成。在水果行買不太到梅子,問了板橋6-7間水果行都說沒進貨或是好不容易賣完不再進,要我到傳統市場買,害我只好回家找其他方法買梅子,把買好的玻璃罐和高粱收起來。
後來經由朋友介紹,可以直接打電話到南投水里鄉農會買。一台斤50元,一次至少購買10台斤/包,加上宅配費用120元。送來的青梅只有不到10顆損傷,絕大部分顏色均勻且還都是青綠色。
於是終於可以動工啦。
[準備的材料清單]
一開始就決定要多做一點,但是買玻璃罐的時候考慮到太大玻璃罐不好搬,喝完後太大的空罐也不好收納,所以決定買中型的玻璃罐。
又因為梅子太多,決定做一點梅子醋試試看,所以也買了小型的玻璃罐。
1) Costco 金門高粱酒58% 750ml x 4 = 3,000ml / 499 x 4= 1,996元
2) 東引陳高42% 550ml x 4 = 2,200ml
3) Beefeater 琴酒40% 700ml 359元
4) 南投水里鄉農會 梅子10台斤 620元
5) 台糖冰糖 4公斤 78 x 4 = 312元
6) 藜麥高粱醋 179 x 2 = 358元
7) 金門高粱醋 99 x 2 = 198元
8) 桃太郎牌 5.3公升玻璃罐(9罐容量) 300 x 2 = 600元 (台北後火車站買)
9) 桃太郎牌 5.3公升玻璃罐(9罐容量) 160 x 2 = 320元 (板橋五金行)
10) 家裡的玻璃罐 2pcs
[作法順序]
1) 先把梅子泡4-6小時,去除丹寧酸。也可以倒入粗鹽搓揉梅子表面,但我沒倒。
3) 去蒂頭,曬乾,擦乾,放電扇吹或是給太陽曬一下讓它乾燥,不然潮濕可能會造成發霉。
這時候要挑掉狀況不好的梅子,因為一顆屎會壞一鍋粥。
4) 玻璃瓶用熱水燙、用酒精擦過,玻璃瓶要擦乾燥。
5) 梅子底部用水果刀割十字後,再放入瓶子。這樣讓梅汁比較快流出來。
6) 梅子/糖/高粱,依照比例放進去瓶子,直接全部放不分批。之前做的時候分3次放,這次想說直接全放擺著。
7) 每隔一個月打開攪拌,讓糖和梅子和酒重新混和作用。
[梅、酒、糖 (醋、梅、糖) 比例]
5年前做的梅酒比例是酒:梅:糖=2:1:1,但我覺得太甜。
這次採用酒:梅:糖=3:2:1的比例,拉高酒降低糖。
這次梅子多買了不少,臨時加買高粱醋來做梅子醋。
梅子醋是吃早午餐的時候經常會附的一杯小飲料,冰冰酸酸很對味(對胃)。
使用的比例是醋:梅:糖=1:1:1。
梅酒比例-金門高粱
項目 1罐高粱 2罐高粱 3罐高粱 4罐高粱
酒 (3份) 750ml 1500ml 2250ml 3000ml
梅 (2份) 500g 1000g 1500g 2000g
糖 (1份) 250g 500g 750g 1000g
梅酒比例-東引陳高
項目 1罐高粱 2罐高粱 3罐高粱 4罐高粱
酒 (3份) 550ml 1100ml 1650ml 2200ml
梅 (2份) 366g 733g 1100g 1466g
糖 (1份) 183g 366g 550g 733g
梅子醋比例-金門高粱醋4.2%
因為梅子和糖不夠,所以添加的數量少一點
項目 金門高粱醋
醋 (1份) 1200ml
梅 (1份) 1000g
糖 (1份) 1000g
梅子醋比例-藜麥高粱醋5.8%
因為梅子和糖不夠,所以添加的數量少一點
項目 藜麥高粱醋5.8%
醋 (1份) 1180ml
梅 (1份) 1000g
糖 (1份) 1000g
期待九月開箱試飲…to be updated….
在中秋節烤肉的時候開瓶來喝,先分裝成小瓶,沒喝完的繼續放在大罐。喝的時候冰塊放多少,梅酒就倒到剛好淹沒冰塊,非常甜非常濃。
東引陳高42%,我覺得這樣配剛好,但是金門高粱58%,喝起來會太濃,沒喝幾口就開始暈了。
以後再釀的話,金門陳高的比例要稍微調降一點,不然高粱味道會太重,反而蓋過梅子的味道了。
關於糖,這次只用了一種,下次可以考慮增加使用黑糖,比較不同的風味。
這次也給許多朋友喝,大家都很訝異原來自己釀梅酒可以這麼好喝,還說明年要再多釀一點,不然喝不夠。